从1949到1976:为什么印度敢挑起中印战争,因为看到他已退居二线
我是百科阅览,内容原创,敬请阅读
你若抄袭,维权到底
中印战争发生于1962年,它是一场有着重要意义的战争。
这场战争我们称之为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
这场战争给印度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我们仅派出驻西藏和新疆的边防部队,还未出动正规集团军,就将印军打得屁滚尿流。
这场战争中战败的印度,其实得到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武器装备,可谓是风头正盛,而我们没有外国援助,却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实际上这是我们对抗两个超级大国的一次实战。
这段历史尽管已经远去,背后却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这场战争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会发生在1962年?为什么我们打赢之后又立即撤军?这一切背后的历史真相到底如何,这其中涉及到三方面的历史,我们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展开剩余89%1951年至1953年,印军侵占了“麦克马洪线”南面领土。
“麦克马洪线”本身就是英国伪造的英属印度与中国的边界,它是以威廉·亨利·麦克马洪(HenryMcMahon)命名,这条边界是他根据英国探险家测量英属印度时单方面定的边界。
不过这条边界从1936年开始出现于英属印度地图上,但直到1954年,一直注明是“未标定界”。
在民国时期,印度不断蚕食这条边界,妄图从我们的领土中窃取一部分,但当时的民国政府也不承认这条边界线。
1949年,新中国成立,表达了不承认这条边界线的严正立场。
但是,印度依然继续蚕食,并且不断试探我们的底线。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引起印度政府的不安,于是进一步蚕食我们的领土。印度趁我们抗美援朝之际,大举向“麦克马洪线”推进。
从1954年起,中印双方开始会谈,但数次交涉无果。
印度本来就想着要窃取抢占我们的领土,而且以为我们软弱可欺,所以当然不可能有什么结果。
从1951年到1959年,我们国内经历了抗美援朝,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进入了人民公社,我们没有太多精力去解决周边这种不痛不痒的骚扰。
这种情况就像隔壁的社会青年,一会儿过来踹一脚墙,一会儿过来扔一把泥,这种痞子行为我们没有功夫来搭理。
1959年3月22日,印度总理尼赫鲁给周总理写信,提出了侵占我们领土的要求:
将已被其非法占领的东段边境“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和中段边境2000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入印度,将西段边境的阿克赛钦等地区3.3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也划归印度。
印度这次要求非法侵占我们12.5万平方公里领土,这无疑是在挑衅我们底线,也是在找死。
对这种狂妄的要求,我们断然拒绝。
于是,印度开始了在找死的边缘疯狂试探。
为什么印度会觉得机会来了呢?从三方面来讲,这确实是绝佳的机会。
从印度自身来说,中苏关系在1958年之后不断恶化,因此印度得到了苏联和美国的共同支持,苏联和美国都向印度提供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可谓是两大阵营的先进武器集于一身。既有两大阵营的政治支持,又有军事支持,因此印度自认为可以称霸亚洲,有种迷一般的自信。
从我们自身来说,当时国内正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大经济危机,从1959年开始,我们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关于三年困难时期不在这里赘述,请翻看三年困难时期。粮食不足,人口减少,处于最虚弱的时候,对敌人来说确实是绝佳的进攻机会。
从国际环境来说,当时的国际环境对我们极为不利,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我们都是敌视的态度。我们与苏联分歧越来越大,1957年苏联撤资撤走专家,逼迫我们还债。另一方面,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便对我们实行全面封锁,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与我们敌对,还操纵着国际话语权,当时的处境可谓是绝境。
以上三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对我们发起进攻的绝佳机会,因此印度开始了对我们领土的侵占。
从1961年到1962年9月,印军先后在西段边境属于我们的领土上建立了43个入侵据点,侵占我们4000多平方公里。
印度之所以敢这么肆无忌惮地侵占,主要有两点重要原因。
第一点是背后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撑腰。
第二点是当时老人家已经退居二线,印度认为老人家不在一线领导,便没有人会反击。
鉴于印度在找死的边缘疯狂试探,当国内经济危机逐渐转好之后,老人家决定要收拾一下这个仗势欺人的家伙。
那么选在什么时候出手呢?
最终我们反击的时间决策在1962年10月17日,这一天老人家在中南海召集会议,确定了对印军实施自卫反击战。
10月20日,印军向中国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于是反击印度的战争打响了。
11月21日,历时一个月,我们的边防部队就在东段推进到“麦克马洪线”以南;在西段清除了印军设在我们境内的所有据点。
这一天,我们发表声明,宣布我们的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后撤。
有人说这是因为西藏的气候有窗口期,只有在这个时候打这场仗才能保证补给能跟上,而且后撤才能撤得回来。
实际上10月下旬的西藏早已经大雪封山,不存在所谓的气候窗口期,而且当时只需要南下就能直捣印度首都新德里,完全可以速战速决。既然可以速战速决,那就不存在后勤补给的问题,所以说我们是因为气候窗口期选择在这个时间还击并不是根本原因。
如果你学过老人家的矛盾论,你就知道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时间点,真正的原因是同一时期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
这场危机要从1959年说起,那一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雷神导弹和朱比特导弹,目标是对准苏联。
苏联由于地处北面,北极圈气候寒冷,一到冬天海水结冰,军舰出行受阻,缺乏优良不冻港,一直都是苏联海军的致命伤,因此苏联的海军实力相对美国较弱,因此通过海上来进行军事对抗不现实。
美国已经把导弹部署在了苏联的南部,一旦发生战争,苏联的导弹还没到达美国本土,而苏联首都莫斯科可能已经被导弹炸得千疮百孔。
所以如果能在美国的后花园架设导弹,避开美国的预警系统,一旦动起手来,无疑胜率更高。
恰好美国这时候将古巴逼到了社会主义阵营,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之下,古巴向当时能与美国抗衡的苏联求援。
此时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也想在拉美找一个立足点。于是,苏联与古巴恢复外交关系,对古巴实行经济和军事援助。
1962年7月,苏联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提供伊尔-28喷气轰炸机,将核弹头伪装后运往古巴,每一枚核弹头的威力是扔在日本广岛原子弹的20倍以上。
1962年10月,美国U2侦察机发现了古巴安装的导弹发射架,并认出了发射装置上的核弹,至此核威胁来临。
1962年10月16日,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终于得知此事。
注意这个时间点,10月16日,肯尼迪得知古巴导弹危机,10月17日,老人家在中南海作出对印自卫反击战的决策。
1962年10月22日晚上7点,肯尼迪向美国和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事实,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走已经部署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
注意这个时间点,此时我们已经开始了对印反击战。
这个时候的美苏正在西半球解决古巴导弹危机,根本无暇东顾印度,因此我们在这个时候反击是最佳时机。
1962年11月20日,肯尼迪宣布赫鲁晓夫答应在30天内从古巴撤走全部伊尔-28型轰炸机。
与此同时,肯尼迪宣布取消对古巴的海上封锁,苏联命令武装力量解除最高战备状态。
注意这个时间点,11月20日,两个超级大国握手言和,这就意味着世界的主要矛盾即美苏之间的矛盾结束,主要矛盾将转移到我们这边,也就是美苏将腾出手来对付我们。
于是11月21日,我们发表声明,我们的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后撤。
如此一来,美苏便没有对我们动手的借口。
中印战争历时仅一个月,对我们来说是一场捍卫主权的战争,是一场巧妙利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矛盾的时间间隙来捍卫主权的战争。
这场战争我们阵亡722人,负伤1697人,印度阵亡4885人,被俘3968人。
停火之后,我们实行优待俘虏政策,归还缴获的武器装备,释放俘虏,体现了大国风范。
印度经历这一战之后,从此不敢挑衅我们,我们也从这一战中赢得了60年的发展机遇。
回望历史,每当我们的主权面临被侵犯时,总能看到老人家挺身而出保卫主权的身影,他用毕生的精力捍卫这个国家,保护这个民族的人民。
然而,今天的公知和精英污蔑诋毁他老人家,往他身上泼脏水,这些公知和精英的目的其实就是妄图摧毁我们的信仰,灭绝我们的文化,改变我们的国色。
在当时的艰难岁月里,我们不仅要对付西面的印度,还要对付东面的蒋介石。
如果你想了解过去那个时代的真相,请关注下一篇《反攻大陆:阴谋的破产》。
我是百科阅览,生活阅览馆,百科杂货铺。
发布于:天津市